“一個月後,要麼你們成為一支優秀的團隊,要麼成為一堆屍體。”
這是比爾-拉塞爾在西雅圖超音速隊執教的第一天,首堂訓練課前,拉塞爾向球員們展示瞭他手中的道具——一根胡蘿卜和一根棒球棍。如果球員們的表現讓他滿意,他就會舉起胡蘿卜作為獎勵,否則等待球員們的就是懲罰。
這就是拉塞爾的指導方式,一種心理層面的壓制。他用一天時間向球員們傳達瞭信息:身價再高的籃球明星也得渴望我手中的蘿卜。在老子面前,收起你們廉價的自尊心。
此時是1973年,距離比爾-拉塞爾上一次登上球場已經過瞭4年。
在凱爾特人的最後三個賽季,拉塞爾一邊作為球員打球一邊肩負主教練的任務,他幹的不錯,為凱爾特人贏得瞭2座總冠軍獎杯。然後,拉塞爾宣佈退役:
“我再也不想當教練瞭……我要去打高爾夫。我將成為多年來最炙手可熱的 6 英尺 9 英寸黑人左手高爾夫球手。”
但拉塞爾食言瞭。面對超音速的邀約,他決定出山。
超音速確實很需要拉塞爾,當時西雅圖超音速隊的球員賺著全聯盟最二高的薪水,卻打出瞭西部倒數第二的成績。
隨便挑一場他們的比賽看看,你就能知道為什麼超音速那麼爛,這支球隊毫無紀律性可言——接球,示意隊友拉開,運球,假動作,出手,大喊“犯規”。發現隊友在籃下無人防守,依然堅定地迎著對位球員跳投,並在打鐵後怒斥隊友:“不要在我投籃時幹擾我!”
這就是超音速籃球。
當時超音速的主帥是托尼-尼薩爾科,三年後他在火箭以極為微弱的優勢擊敗傑裡-韋斯特,拿下瞭年度最佳教練獎
比爾-拉塞爾決定接受這個挑戰,他心裡打好瞭復刻波士頓凱爾特人的算盤。畢竟凱爾特人的體系已經被證明是贏球秘方,拉塞爾在波士頓待瞭十三年,拿瞭十一次總冠軍,對這套體系不可謂不瞭解,既然如此,何不拿來一用?
凱爾特人的球員需要團結、無私、強硬、專註。
巧的是,超音速隊內三大球星都不算符合。
吉姆-麥克丹尼爾斯,號稱身高七尺,但幾乎不進禁區,除瞭轉身跳投,別的事既不擅長,也不關心。
麥克丹尼爾斯在大學進瞭NCAA全美一陣,隨後在ABA打瞭一年場均26.8分14籃板,算是全美聞名的超級新人內線
約翰-佈裡斯克,綽號“重量級拳王”。此人不是不夠強硬,而是過於強硬,不止是動不動就在球場上開幹,還曾有過對隊友掏槍和把警察打進醫院的經歷。
斯賓塞-海伍德,毫無疑問是隊內最有天賦的球員,上一個賽季場均26.2分12.0籃板,進瞭NBA最佳陣容一陣——當時他還沒接觸毒品,但是對單挑非常上癮
拉塞爾來之前他MVP榜排第5,前四個人是賈巴爾、韋斯特、張伯倫和哈弗裡切克
上梁不正下梁歪,三位球星必然是拉塞爾的重點改造對象。如果有誰改造不成,拉塞爾不介意將其掃地出門。
上任時,拉塞爾告訴記者:“我曾在最偉大的籃球導師和心理大師手下打球,我很清楚正確的指導的重要性。而我將以最嚴厲的方式做出我的指導。”
超音速球員很快就理解瞭這份嚴厲。
拉塞爾要求所有球員必須穿黑色球鞋,在客場比賽時由他安排室友,任何人都不能攜帶收音機、唱機等設備。賽後他嚴格限制球員接受采訪,每次隻會選擇少量球員面對媒體。
球員們每遲到一分鐘罰款一百美元,錯過飛機必須自掏腰包補機票,一旦輸掉比賽,等待他們的將是殘酷的跑圈懲罰:對方得瞭多少分,他們就需要在下一堂訓練課開始前圍著球場跑多少圈(一圈86米,如果你讓對手得瞭100分的話……)
拉塞爾還會公開羞辱所有表現不及預期的球員。擔任隊長的海伍德後來透露,許多球員在被訓斥後都會抹著眼淚向他訴苦。
“其他人的訓斥我們可以一笑置之,但來自籃球之神的訓斥就是另一回事。當拉塞爾說你什麼都不是時,你真的會覺得自己很糟糕。”海伍德說。
73-74賽季正式開始三個月,第一個被除掉的球星出現瞭。
麥克丹尼爾斯靠著虛無縹緲的天賦在ABA簽下瞭6年142.5萬美元的合同,又讓超音速心甘情願地掏出40萬美元和解費挖墻腳,然而他在NBA打得非常糟糕,場均隻能得到6分左右,但每年卻能領走近30萬美元的工資。
除瞭身高和轉身投籃之外,“大麥克”一無所有。他的基本功粗糙,他的手奇小無比,他拒絕一切身體對抗,他被ABA時期的教練稱為“世界上防守最爛的人”。
拉塞爾在夏天和“大麥克”一起訓練,為瞭教會這位年輕人強硬,他會在“大麥克”投籃時故意進行身體對抗。雖然預想過“大麥克”會讓他失望,但看到這位頂薪球員連跳步都不會時,拉塞爾還是破瞭防。他一遍遍地怒吼:“你會打球嗎?你怎麼這麼蠢?”
結果,經過特訓的“大麥克”不僅沒變得更強硬,連投籃手感都消失瞭。他在新賽季揭幕戰擔任首發,一個月不到便淪為替補,兩個月後失去瞭上場機會。他的投籃命中率不到四成,防守一如既往地形同虛設。
被放棄的麥克丹尼爾斯向記者發起牢騷:“我想要成為最好的籃球運動員,但是我不可能在板凳上做到。我想要得到屬於我的機會,無論是在西雅圖還是在別的地方。”
拉塞爾滿足瞭麥克丹尼爾斯的請求,他在1973年底直接將他裁掉。這意味著超音速將繼續支付麥克丹尼爾斯的巨額合同。
“拉塞爾是這樣決絕,以至於他能說服老板每年多花一大筆錢,隻是為瞭不再繼續對錯誤的人寄予希望。”記者梅爾文-哈斯評價道。
麥克丹尼爾斯離隊後兩個星期,拉塞爾又將佈裡斯克送到瞭東部籃球聯盟(大陸籃球聯盟CBA的前身,當時和NBA有松散的合作關系,可以理解為當時的發展聯盟)。
這對佈裡斯克而言隻是一趟遲到的死刑。
季前訓練營首周,佈裡斯克和隊友喬比-賴特發生沖突,並一拳打爛瞭對方的下巴。這一拳也將佈裡斯克打上瞭拉塞爾的黑名單,他不指望一位連隊友都打的惡漢成為一名團隊球員。
佈裡斯克在11月25日的比賽中單場砍下47分,然後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被移出瞭球隊的輪換陣容。在被遣往東部聯盟之前,他已經缺席瞭球隊近18場比賽中的15場。
拉塞爾讓佈裡斯克在東部聯盟學習防守,但誰都知道那兒根本沒有防守,拉塞爾隻是借此向佈裡斯克發出放逐的信號。兩場比賽轟下109分後(佈裡斯克的教練說,他就像是在打他生命中最後一場比賽),佈裡斯克被召回球隊,但他的處境依然沒有發生變化。
佈裡斯克一度低聲下氣地向拉塞爾懇求:“給我上場機會吧!告訴我你想讓我做什麼,我都可以做。”
但拉塞爾的回答是:“我想讓你滾。”
拉塞爾在超音速的第一年早早地與季後賽無緣。在選秀大會摘下中鋒湯姆-伯利森、交易來老兵後衛阿奇-克拉克後,他第二次率領球隊向季後賽發起沖擊。
佈裡斯克仍然留在球隊,超音速在休賽期向全聯盟推銷他,但沒有一支球隊願意接手。佈裡斯克開始向媒體發泄自己的不滿:“這支球隊用瞭一切手段,隻是為瞭貶低我!”
在對陣開拓者的比賽中,佈裡斯克難得一次得到33分鐘的出場時間。他砍下28分,賽後在更衣室裡對拉塞爾怒目而視。他將隻剩下八次在NBA出場的機會。
他將離開美國,前往非洲,與過去切斷聯系。據說他在那裡成為瞭烏幹達總統伊迪-阿明的雇傭兵,沒人知道他生命的結局。
佈裡斯克和海伍德都來自底特律,兩人一直是親密的朋友。最初遭到拉塞爾棄用時,佈裡斯克曾請求海伍德出面求情。其他隊員也對海伍德施加壓力,希望他能為佈裡斯克說話。
但海伍德拒絕瞭。
拉塞爾是海伍德的偶像,在拉塞爾宣佈簽約時,他表示自己願意聽從一切調遣,即使打替補也在所不辭。在拉塞爾的指導下,他努力地學習打中鋒,努力地克服自己球場上的個人英雄主義,努力地嘗試以團隊籃球的方式帶領球隊進入季後賽。
拉塞爾很欣賞海伍德的改變,他經常將胳膊搭在海伍德肩上向他面授機宜,其他球員很少有這樣的機會。海伍德不想為瞭佈裡斯科破壞自己和偶像融洽的關系。
“好吧,伍迪,代我向你爹拉塞爾問好。”隊友們嘲諷道。
進入1975年,可能是佈裡斯克的處境令他感到憤怒,可能是隊友的嘲諷讓他感到不適,也可能他就是不想再相信團隊籃球的魔力,海伍德開始介意起瞭自己與拉塞爾之間的關系。
“我不想再做爸爸的好兒子瞭。”他說。當拉塞爾想和往常一樣將胳膊搭上他的肩膀時,他開始想辦法逃避。在球場上,他變回瞭曾經的海伍德,一對一,然後利用身體天賦壓制對手得分。其實他從來沒想通過:既然我可以這樣得分,為什麼還要傳球給隊友?
拉塞爾意識到瞭海伍德的變化。3月4日對陣佈法羅勇敢者,海伍德在前三節比賽中15投8中拿到22分11籃板,但關鍵的第四節他沒有得到一分鐘上場時間。兩天後面對雄鹿,海伍德在最後20分鐘裡沒有出場。
“我覺得留在場上的球員表現挺好,我覺得他的表現不好。”當被記者問到為何棄用海伍德時,拉塞爾回答道。
“我的表現不好嗎?不,我根本就沒有表現。就這樣。”海伍德針鋒相對,“夥計們,西雅圖見。哦,希望到時候你們能看到我出場。”
拉塞爾知道,是時候除掉最後一匹害群之馬瞭。
賽季結束後,海伍德被交易去瞭紐約尼克斯,為球隊換回一名角色球員、選秀權和大量現金。他留給超音速的最後記憶是隊史首次打進季後賽,他在西部半決賽第六戰出場28分鐘,得到8分。
隊內薪水最高的三名球員在兩年時間裡先後離開,一同帶走的還有他們身上的軟弱、瘋狂、自私和自負。
拉塞爾確信自己終於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凱爾特人瞭。
1975-76賽季,超音速成為瞭全聯盟最年輕的球隊。他們的核心是23歲的湯姆-伯利森、24歲的“光頭”沃茨、24歲的萊昂納德-格雷與27歲的弗雷德-佈朗。他們鬥志昂揚,球風強硬,出人意料地取得瞭43勝39負的常規賽戰績,再次重返季後賽。
有一手獨特發力投籃動作的弗雷德-佈朗場均能得23分,是拉塞爾的王牌,這一年他生涯唯一一次進入瞭全明星
弗雷德-佈朗可能是三分線出現前NBA最好的投手,1979年引入三分線之後,他是該賽季NBA三分命中率第一名(44.3%),當時聯盟場均出手三分超過1次的射手中,能接近他的隻有拉裡-伯德和克裡斯-福特
“這支球隊的化學反應太棒瞭,就像當年的凱爾特人!” 拉塞爾喜笑顏開。
但這種喜悅很快就被現實沖散。
西部半決賽被淘汰後,超音速球員們聚在一起商討如何分配季後賽獎金。他們直接扣除瞭教練組和管理層的獎金,扣除瞭因在常規賽尾聲階段受傷而缺席季後賽的球員的獎金,還扣除瞭沒有獲得太多出場時間的球員的獎金。
這令拉塞爾感到震驚。其實獎金的數額和球員們的工資相比微不足道,但沒有人願意為哪怕一美元做出讓步。
他終於明白,除掉三名球員不能清凈自私自利的球隊氛圍,因為貪婪已經成為瞭這一代球員的本性。
他意識到自己在西雅圖打造凱爾特人的計劃失敗瞭。他意識到自己根本就不喜歡大多數球員,他不想與他們共事。
在堅持完1976-1977賽季後,比爾-拉塞爾決定辭職。
其實拉塞爾一邊執教,一邊還在給西雅圖當地的媒體寫專欄,一直寫到1980年
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拉塞爾證明瞭自己的正確,鮑勃-霍普金斯接過拉塞爾的教鞭,在隨後的22場比賽裡,他們輸瞭17場,霍普金斯灰溜溜的走人瞭,
但拉塞爾贏瞭嗎?似乎……也沒有。
霍普金斯離隊後,威爾肯斯接過瞭教鞭,在他的帶領下,超音速一路殺入總決賽,以3-4惜敗華盛頓子彈。
一年後,他們重整旗鼓,最終如願成為總冠軍。
此時距離拉塞爾辭職才不過兩年。
不過有一說一當時的超音速已經全面換血,核心球員古斯-威廉姆斯(前不久才剛剛去世)、丹尼斯-約翰遜、傑克-西克瑪都是後面加入的
“拉塞爾在進攻端無法給我任何指導。”湯姆-伯利森回憶道。當他想知道怎樣在禁區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時,得到的指示永遠是“再強硬一點”。
但其實伯利森生涯巔峰就是被拉塞爾調教的那三年,拉塞爾走後,他很快因傷從一個場均準兩雙(15+9)的球員變成瞭輪換板凳,28歲就退役瞭
“拉塞爾復刻的凱爾特人戰術遠遠稱不上完美。他去掉瞭大部分的轉移球,但正是這些轉移讓凱爾特人的進攻體系發揮作用。”阿奇-克拉克表示。
“他希望我們什麼都懂,他對我們不是凱爾特人感到厭惡,”海伍德說。
“他沒有耐心,他毀瞭我們。”
歡迎大傢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“後體工隊長”看看,有更多NBA、CBA相關考古、評論和人物內容>>
(文/VanLith)